湖北省十堰市2017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一、选择题(2×7=14)1.关于谚语、俗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答案】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D正确。【考点定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50倍B.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C.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10×4=400(倍),A错误;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实验的变量是空气,B正确;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将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脉被染成红色,C正确;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D正确。【考点定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1【名师点睛】导管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筛管位于维管束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3.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错误的是A.淀粉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B.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D.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答案】B【考点定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4.下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血管⑤比⑥的管壁厚,弹性大D.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2次,才能排出体外【答案】D【解析】肺循环的路线: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入肺,再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正确;图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B正确;5肺动脉、6肺静脉,动脉血管比静脉血管壁厚,弹性大,C正确;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心脏1次,排出体外,D错误。【考点定位】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管的结构。2【名师点睛】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解题的关键。5.艾滋病是人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IV是单细胞生物,可独立生活B.HIV通过分裂进行繁殖C.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患者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答案】D【考点定位】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名师点睛】明确艾滋病病毒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卵白是鸟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B.家蚕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C.扦插、嫁接和克隆技术本质上都属于无性生殖D.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答案】C【解析】鸟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是卵黄;卵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