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对外界环境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A错误;B、每楼层约高3m左右,一般成年人的身高在1.8m以内,所以教室门高约2m左右,故B正确;C、100mg相当于两个鸡蛋的质量,故C错误;D、一般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在60W−150W左右,故D错误。故选:B。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计算,有的需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对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以及常用电器的电功率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物理课本长和宽等等,多观察多思考。2.【答案】C【解析】解:A.听不见闹铃声是因为玻璃罩内空气很稀薄,几乎没有空气了,闹铃一直在振动,故A错误;B.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的振幅越大,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小球能落回凹槽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故C正确;D.摩擦过的梳子能够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D错误。故选:C。(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以及惯性,比较基础。3.【答案】C【解析】解:A、照相时,要使所拍摄景物的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这样可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故A错误;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D错误。故选:C。(1)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距变小的,像距变大,像变大;(2)投影仪¿或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3)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4)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中等题。4.【答案】B【解析】解: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A错误;B、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流过大,空气开关能自动切断电源,故B正确;C、水是导体,发生电火灾时如果直接用水去灭火,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D、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要接地,长脚缺损后外壳不能接地,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故选:B。(1)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电功¿的仪表;(2)漏电保护器是在电路出现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空气开关是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3)发现用电器着火了,要立即断开电源再想法灭火;(4)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值得注意的是: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5.【答案】D【解析】解:A、以轮船为参照物,货物和轮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货物是静止的,故A错误;B、轮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和货物的总重力,货物对轮船的压力等于货物的重力,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柴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压缩的程度比较大,燃料燃烧较充分,转化成的有用功更多,而不是因为柴油的热值大,故C错误;D、柴油机工作时通过燃料的燃烧得到内能,再通过高温燃气对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故D正确。故选:D。(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缺一不可;(3)热机效率是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能量的比值;柴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压缩的程度较大,燃料燃烧较充分,转化成的有用功更多;(4)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