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2022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B.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详解】A.岸边柳枝发出嫩芽,并有新叶长出,表明生物能够生长,A错误。B.鲸需氧时常露出水面进行换气,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鲸具有新陈代谢(呼吸)的生物特征,B正确。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故选A。2.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详解】A.蚯蚯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所以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体现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这是说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D.野兔泛滥,数量增加,啃食草,这样必然引起草场的退化,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选项中符合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A.输导组织内的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B.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C.家兔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D.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据此解答。【详解】A.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错误。B.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错误。C.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生活习性相适应,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错误。D.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正确。故选D。4.如图①~⑤为人体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①到②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是46条→92条→92条B.由②到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C.④层次中的两个器官都是组成消化道的重要结构D.⑤中多个器官协调完成了消化、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2)图中的①和②表示细胞,③表示组织,④表示器官,⑤表示系统。【详解】A.由①到②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是46条→92条→46条,A错误。B.由②到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C.④层次中的两个器官是肝脏和胃,它们分别属于消化腺和消化道,C错误。D.⑤中多个器官构成了消化系统,协调完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粗准焦螺旋B.视野较暗——改用较大光圈或凹面镜C.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